繁体版 简体版
301book > 军事 > 海南1939 > 第600章

梁山好汉之意,街上火拼成风,每天都会死人,相比而言,新华夏虽是初创,倒底安稳些,我的大哥、大姐都在这里,又岂能不回?”

韩权华大大方方地坐下,直视他的眼睛:“何况,我也看一看,名满天下的卫将军,究竟是何等英雄。”

卫立煌在另一头坐下,却不敢与她对视:“你既然来到上海,应该知道我是共产党的要犯,手中沾满了无辜群众鲜血的反动头子。”

“从字里行间,我认为你并非这样的人,你就告诉我,你是否亲口下令,让你的士兵杀掉那么多无辜的百姓?”

“我明白你的意思,但此事不管怎么样我也是经手之人,又何必推功诿过,为他人笑耳?”

“那就是另有其人了?”韩权华非常聪明,一下子说到点子上,卫立煌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,只能是沉默。

韩权华柔声说道:“我在美国的时候,美国人为了防止我们回国投奔共产党,不惜做出破坏法律,限制我们自由的举动,在他们眼里,华夏人根本不可能成为美国人,要想得到白人的信任,只能疯狂地反华,当作投名状,共产党不惜代价,万里迢迢地把我们救出来送回国,否则你我只能阴阳两隔,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了。”

“什么?共产党竟然跑去美国救人?”

“千真万确,而我们国府又做了什么?他们竟然要我们屈服于美国人的淫威,老老实实呆在美国做个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,我们依靠的政府,我们尊敬的委员长夫人,胡适大使,竟然如此对待他的国民,要知道,绝大部分的美国留学生都是心向党国的,你无法想像那是多么地幻灭。俊如,我记得你对共产党很有好感的,寄来的信里面对他们也是溢美之辞居多,为什么,现在又要死心塌地为这个政权陪葬?”

韩权华是经他人介绍相识的,如果不是对方要去美国留学,他们早就结婚了,两人通过通信,交流彼此的心得,也慢慢相互了解,韩权华已经决定抗战胜利回国后就与他完婚,谁知道回来才发现,未婚夫已经身陷囹圄,甚至变成了人人喊杀的“过街老鼠”。

她的内心是崩溃的,更加急迫地想要见到本人,于是才托关系找人帮忙,结果托到了曾是小学同学的邓大姐身上,邓大姐把事情告诉了总理,恰好她的长兄韩振华与总理又是同学,一听之下给予了“准许探望”的特许,这才有了扬帆亲自出面接人的场面。

“韩小姐,感谢你来看我,又说了这么多话,卫某恐怕要辜负你的好意,我若是想脱罪,早就写信给主席了,我与他在延安见过面,还有过很长时间的书信往来,这些事情蒋先生都知道,却未曾罪我,卫某可以不锦上添花,但更做不出落井下石之事。”

卫立煌黯然道:“其实,我在法庭上看到那些苦主,心里已经是羞惭万分,到了晚上一闭眼就是那些倒在血泊里的尸体,他们当中其实很多人只是共产党治下的百姓罢了,可是只要心向共产党,我们打下来就没有办法治理,杀人是无奈之举,也是洗不掉的罪孽,只能说“天理循环、报应不爽”吧。”

“这样的政府,这样的领袖,不值得你如此维护啊。”

韩权华轻声说道:“我到上海之前,去了一趟卫扬村,政府在那里搞了土改,你家的地也被分了,不过家人无恙,你的两个孩子由大嫂在带,他们无法到上海来看你,因为你是“顽固份子”,俊如,你可以一死了之,这些人怎么办?他们将会顶着“战犯家属”的帽子过一辈子,特别是孩子,成为孤儿不说,还要受到同学的白眼、将来走上社会也必定是艰难无比,他们会恨你的。”

卫立煌的双手不自觉得握成拳头,韩权华的话让他心如刀绞,两个孩子都未满十岁,早早失去了母亲,现在又即将失去父亲,父亲还要背负如此恶劣的罪名,实际情况只怕比她说的更严重,他无比艰难地说了一句。

“那......那也是他们的命。”

韩权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,站起身朝外走去,在门口停下来,头也不回地说道。

“我原以为卫将军是个光明磊落的“抗日英雄”,却不曾想到,原来如此地是非不分,一点也不顾及骨肉,想必更不会爱惜枕边人,我言尽于此了,你就抱着你的“贞节牌坊”为这个腐败的政府殉葬吧,告辞。”

等他抬起头,芳踪已杳,当扬帆走进来时,看到他的面上显出挣扎和痛苦,再不复之前的从容、谈定。

第九百五十五章 仁至义尽

卫立煌的这波操作,不光让他的家人倒霉,也让我党为难了,因为抗战以来,就属他指挥的战区与八路军合作得最好,他本人又上道,38年亲自到延安,受到了主席、老总的亲自接待,从此他成为直接与主席通信的国军高级将领第一人。

他与老总的交情也很深,两人多次相聚,共商战略问题,林育蓉被晋绥军误伤之时,他当即拿出了大批枪弹做为赔偿,其后又拒不在防区内搞摩擦,双方相交到了什么地步呢,主席亲自写信给他,原文是“别人都摩擦,而先生独不摩擦,是不好的,如有事发生,我们能谅解你。”劝他哪怕做个样子给重庆看,俊如将军若是想搞,我方主动让出一些地盘配合都可以,就是这样的交情!

太操心了。

可问题是鄂豫皖那一次,影响实在太恶劣,既然是公审,就一定要服众,绝不可能私相授受,更不可能公然包庇,如果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,谁也不可能挽回来。

那一仗,国民党一共打出了两个以人名设立的地名,分别是“经扶县”(原四方面军总部所在地新集)和“立煌县”(原鄂豫皖苏区特委和政府所在地金家寨),两地分别对应蒋某人的五虎上将之首“福将”刘峙和“虎将”卫立煌,这是确凿无疑的罪证。

“关于鄂豫皖苏区的屠杀事件,刘峙写了很详细的报告,足有20几页纸,前因后果,电报稿件都对得上,他是总指挥,现在反而成了有功人员,卫立煌只是纵队司令,其麾下的第83师蒋伏生部屠杀金家寨百姓上万人,罪行昭昭,他做为上级也难辞其咎,此外,第10师师长李默庵、第65师长刘茂恩、第51师师长范石生等人均有供述,蒋凶残成性,就连卫立煌也看不下去,最后把他解职了事,此人不管最后如何都必须伏法,蒋部当时直接动手的几个旅团长、一批杀人如麻的凶手均要严厉惩处,血债血偿,才能告慰英灵,对于无理由屠杀平民的刽子手,我们一定要做到揭示其罪恶,明正典刑。”

总理的手里捏着一撂厚厚的电文,是刚刚结束的第11号案件庭审纪录,主席接过来后看得很仔细,老总也拿了一部分在手里翻,越看越是心惊,在信息闭塞的时代,有很多真相直到建国后才被发掘出来,当时的描述是极为笼统的,而这一次有证人有证言有挖掘出来的万人坑,累累尸骨堆积如山,才将这些罪行大白于天下。

总理继续说道:“根据邓文仪的交待,他们事后统计了当地的一些“成绩”,在金家寨县城,第一个月就“枪杀与活埋了三千五百多人”。县城之外,“在古碑冲处死、活埋的至少九百多人;在南溪、竹畈、花园各镇处决的赤匪、赤匪家属,以及赤匪伤病员至少三千人;上楼房镇一次杀了一千二百多人;胭脂河坪杀了一百多人。””1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集体屠杀大别山近百万青壮,并使剩下的老幼妇孺无家可归,成为难民和饥民、最后像野狗一样死去的一个计划。它的下达者,是那个以基督徒或至少是儒教徒自居的,在南京也颇像个慈善长者的人。它的执行者,则是那些以正直的军人自居、强调廉洁和献身、立志“复兴国家”的蓝衣社成员和作战部队士兵。

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在国府档案中找到的电文原稿,其中一封是这么写的。

“匪共为保存田地,始终不悟,应作如下处置:一,匪区壮丁一律处决;二,匪区房屋一律烧毁;三,匪粮食分给剿共义勇队,搬出匪区之外,难运者一律烧毁。需用快刀斩乱麻的方式,否则剿灭难期,徒劳布置。”

铁证如山哪,主席看完默默地点了枝烟,深深地吸了一口:“有理有据,没有冤枉他们,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,只能公事公办了,人家要“忠义两全”,我们也不好越俎代疱嘛。”

老总看完了,揉了揉眼睛,不无遗憾地说道:“天作孽,犹可恕,自作孽、不可活啊,希望他能幡然悔悟吧。”

主席摆摆手:“上海法院的同志还是很有章法的,鄂豫皖的问题搞清楚了,下一步,是不是中央苏区的大屠杀了?”

总理记性不错,没有去翻电报,直接回答:“他们打算先审杜月笙犯罪集团,揭开“412”的盖子。”

“这样啊,也好,我听说仲甫先生一直在等蒋某人的出场,把陈毅他们搞得有点招架不住啊。”

“嗯,他每天都会准时去军管会报道,询问什么时候开庭审判蒋某人,最高法的同志准备从外围出发,一步一步地把证据凿实,最后一举拿下。”

“这算不算“农村包围城市”啊。”

“以蒋某人的地位,谨慎一点是有必要的,这样一来,全国人民才能充分认识到,在他的统治下,我们的国家成了什么样子,为什么共产党会揭竿而起,最终取得政权,他可以讲是始作甬者,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啊,让那些依然将他奉为华夏领袖的人看一看,他们所追随的是究竟是一个什么人,就这么办吧,中央不要干涉最高法的做事方法。”

主席已经是第二次强调司法的独立性了,这其中就包括了以各种方式去说情之类的做法,谁还没有个同窗好友之类的,蒋某人的案子甚至惊动了友邦,苏美英法都有外交人员前来关心,在当前的形势下,办案人员的压力也小不了,所以才会采取先外围后总攻的做法,总理记下主席的嘱咐,又说起另一件事。

““新日解”的同志送来一批我方指名要的战犯,都是在华夏罪行累累的刽子手,上海方面请示,是一并审理还是另案来办?”

“对日本战犯的审理,我看放到解放日本之后比较好,地点嘛,上海也可以,东京也可以,让最高法的同志斟酌一下,到时候做个方案报上来,中央表决一下好喽。”

主席的手在那一撂电文按了按,轻轻吐出一个烟圈。

1出自邓文仪编纂的《剿匪实录》。

ps:又一个自然月结束了,本月一共完成了20万字多一点点,下个月开始进入1941年,大概要写一个月吧,提纲有点多,暂时这么定好了,不排除会超过,明天是劳动节,祝所有的读者朋友五一快乐!

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!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