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体版 简体版
301book > 科幻 > 这世界危在旦夕 > 分卷阅读1554

兰’工厂拖后腿这事只能算个意外。

但在美在国考察半个月,临近要离开时,神尾等日本人却获得些不开心的事——中国同样在美国大采购。

《纽约时报》的记者敏锐发现了中日出现某种工业和战备竞赛的苗头,且都在利用美国资本购买美国产品。

记者对此进行调查,在报纸上列数了中日当前确认的采购项目和类别。神尾对这份报道如获至宝,命人翻译成日文详细阅读。

“日方采购大多偏向成品和消费品,中方则更希望获得生产线和原材料。”神尾读到这句,惊的脊梁骨冷冰冰的。

“同样是利用美国资金,但中方特效药在美国获取高额利润,其偿债能力远超日方。

从最近摩根财团代销中国国债,以及在欧洲出售的中国国债利息看,市场明显对中国更友好。”

啊......说到国债利息,简直就是日本心中一根刺。

日俄战争期间,英国只借了五百万英镑给日本,再也不肯借了。美国犹太领袖的雅各布·希夫为了教训俄国人,慷慨借了2200多万英镑。

这笔钱解了日本的燃眉之急,可利息高到让日本政府还了八十多年才还清——明治换了大正还,大正还了昭和还,从爷爷还到孙子,一直还到1986年。

钱钱钱,命相连......神尾读了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,满头冷汗。在融资能力上,有自我造血能力的中国比日本强多了。

记者还对比中日双方采购细节,发现日本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价,有被当做肥羊挨宰的嫌疑。

中方采购则自由的多,不受限制。其采购人员有良好的技术背景,并不追求某件设备性能,反而更寻求产业配套。哪怕是二手设备也行。

记者在报刊上列举了一些中日采购数据,得出的结论是花一百万美元,中方使用效率至少是日本的三倍以上。

数据中举了个例子。

同样采购建材设备,日方向纽约一家机械厂采购两百台制砖机。

中方则跑去要求收购机械厂,被拒后转而下了两千台制砖机的订单,且收购了这家厂的竞争对手。

记者采访询问两千台制砖机会不会太多了。中国有这种需求吗?

中方代表说中国的国土面积比美国还大,人口四点五亿,国民有迫切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。国内机械厂也在拼命制造建材设备,但产能不足才来美国采购。

两千台制砖机很多吗?对中国来说是根本不够的,只能是稍稍缓解国内需求而已。

采访末尾有一句,因为中方订单量大,方便厂家集中采购物料,其成品单价只有日方一半。且厂家答应提前生产提前交货,还愿意免费培训两百名华人维修工。

此类情况在中方采购中非常普遍。

神尾看到这段采访,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。日本同样需要民生机械,但体量和资金限制不可能跟中国比订单大小。

《纽约时报》这篇报道有理有据,令读者信服。很多美国人才知道地球上有个如此庞大的国家,且有强大的市场需求。

对于当前的美国来说,‘门户开放’是其对外国策,是不可能随‘兄弟会’降临而改变的。

但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和朝鲜都奉行‘闭关’政策,不给美国商品进入的渠道。要不是这次马可世挥舞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,日本也不会跑来大量采购美国货。

中国的开放市场让美国工商界极为振奋,《纽约时报》的报道更是推波助澜。在华尔街的债券市场上,摩根财团承销的五亿美元中国国债顷刻间被抢购一空。

于是中国有更多的钱花出去。驻美大使唐昭仪多次在外交晚宴上表示,中国在美国获得的资金都将花在美国——实现双方共赢。

马可世总统对此是‘脸上笑眯眯,心里mmp’——别以为我不懂,所谓‘共赢’就是中国赢两次。

可债券市场热度不减,投资人还不断要求摩根财团继续跟中方接触,再发行五亿美元债券,利息低点也是可以接受的。

甚至欧洲也传出风声,在比利时财团给中国提供五千万英镑贷款,且帮中国销售一亿英镑国债后,老牌高利贷国家髪国也表示愿意为中国筹集发展资金。

金融业都如此,永远嫌贫爱富,永远追求利润,总是喜欢把钱借给有钱人,从不管穷人死活。

神尾获知消息,拿到美国十亿美元贷款的振奋彻底消失,转而变得深深不安——中国这次到底弄到多少资金,多少工厂,

温馨提示:方向键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页,上下(↑ ↓)上下滚用, 回车键:返回列表

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